PHỤ LỤC 3
NGUYÊN TÁC TÀI LIỆU CHỮ HÁN - NÔM ĐƯỢC TRÍCH DẪN TRONG LUẬN ÁN
H 1 居 家 可 以 事 親 , 宰 國 可 以 治 民 , 獨 立 可 以 治 身 .
H 2 應 無 所 住 而 生 其 心 .
H 3 山 本 無 佛 . 唯 存 乎 心 . H 4 生如著衫 , 死如脫袴 .自古及今 , 更無異路 .
N 5 塵俗麻年 , 福意強腰歇則 .
山林庄谷 , 禍 箕實哿 徒 功 .
H 6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覺間 .
H 7 誘群迷之方便 , 明生死之捷徑者 , 我佛之大教也; 任垂世之權衡 , 作將來之軌範者 , 先聖之重責也 .
H 8 則知我佛之教又假仙聖人 以傳於世也 . H 9 一切法不生 , 一切法不滅 .
若能如是解 , 諸佛常現前 .
H 10 華嚴最初三七日 . H 11 事事無礙法界 .
H 12 理法界 , 事法界 , 理事無礙 法界 , 事事無礙法界.
H 13 示 眾
世間宜妄不宜真 , 真妄之心亦是塵 .
要得一高超彼岸 , 好參童子面前人 .
N 14 蛇主討蛇吒 . 杜買 丈夫忠孝 . N 15 呐喃那進是非 ,
典立文字又依圣賢 .
撰爫字丐字昆 ,
删版留傳埃特時通 .
本初爫喃車字急 ,
少 學坤別坤占 .
碑 除 喃 字 單 ,
朱 買 學 擬 占 擬 潤 .
H 16 調御法螺玄光 , 三 位佛祖南邦陳朝 .
H 17 故凡天下奧區名土 , 寺居其半 . 緇黃皈之 , 匪耕而食 ,
匪織而衣 ; 匹夫匹婦往往離家室 , 去鄉里 , 隨風而靡 .
H 18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.
H 19 佛乃道德之元祖 , 神明之宗緒 , 佛之言覺也 . 恍惚變化分身散體 , 或存或亡 , 能小能大 , 能圓能方 , 能老能少能隱能彰 , 踏火不燒 , 履刃不傷 , 在污不辱 , 在禍無殃.浴 行則 飛 , 坐 得 揚 光 . 故 號 為 佛 也 .
H 20 心寂而知 , 是名真佛 .
H 21 佛身即我身是 , 無有二 相 .
H 22 眉毛尖橫鼻孔垂 , 佛與眾生都一面 .
N 23 孛 於 宮茹 , 庄沛寻 賒 . 因 本年些寻 孛. 典 谷咍 孛羅些 .
H 24 認得本來真面目 , 到頭何處不休休 . H 25 家中有寶休尋覔 , 對境無心莫問 禪 . H 26 夫學佛之流 , 先須見性
N 27 谷特性些年孛實 , 礙之 渃 境 塘賒 .
H 28 莫問大隱小隱 , 休別在家出家 ; 不拘僧俗 , 衹要辨心 . H 29 以天下之欲為欲 , 以天下之心為心 .
N 30 認別滿滿 本 , 庄礙皮時節因緣 ,
搥朱城城性 , 芾 固 染 根 塵 喧 鬧 .
H 31 明生死之捷徑者 .
H 32 非 特 以 為 後 世 指 迷 , 蓋 欲 继 先 代 聖 人 之 功 廣 , 因 自 為 序 云 .
H 33 應 無 所 住 而 生 心 .
H 34 本 性 玄 凝 , 真 心 湛 寂 . 成 虧 俱 絕 , 非 性 智 能 究 於 端 倪 ;合 散 盡 遺 . 豈 耳 目 可 參 于 影 響 . 有 無 捏 就 ; 道 俗 剗 夷 .卓爾獨存 ; 超然無外 . 此金剛自性之要川也 .
H 35 轉諸情識 入庵摩 羅 .
H 36 混俗和光 , 與物未嘗觸忤 .
H 37 萬法之心即佛心 . 佛心却與我心合 ,
法爾如撚亙古今 .
H 38 如 是 相 , 如 是 性 , 如 是 体 , 如 是 力 , 如 是 作 , 如 是 因 ,
如是緣 , 如是果 , 如是報 , 如是本末究 .
H 39 饑則餐兮和羅飯 , 困 則眠兮何有香 .
興時吹兮無孔笛 , 靜 處焚兮解脫香 . H 40 居塵樂道且隨緣 , 飢 則餐兮困則眠 .家中有寶休尋覔 , 對 境無心莫問 禪 .
H 41 在光在塵常離光塵 .
H 42 在世為人身 , 心為 如來藏 . 照耀且無方 , 心之絕絖曠 . H 43 道本無顏色 , 新先 日日夸 .
H 44 知我說法如筏喻者 , 法尚應捨 , 何況非法 . H 45 一切 有為法皆是佛法 .
N 46 命挫城巿 , 涅用山林 .
H 47 莫問大隱小隱 , 休別在家出家 .
N 48 悉除人我時 相實金剛 ; 停歇貪嗔買老 牟圓覺 . N 49 猿明 朽喜 , 爫伴共些 ; 永眉岸箕 , 身喜 捨 .
H 50 閍業朗安閑體性 .
N 51 積仁義修道德 , 埃咍尼庄釋迦 ;
扲戒行斷慳貪 , 實意羅彌勒 .
H 52 夫出家者 , 發 足超方 , 心形異 俗 , 紹隆 聖種 , 震 攝魔軍 ,
用報四恩 , 拔濟三有 .
N 53 塵俗厤年 , 福意強腰歇則 .
山林庄谷 , 禍箕 實哿徒功 .
N 54 鄧橋渡 , 廛塔, 外莊嚴事相矣修 .
H 55 於念佛時正身端坐 , 不行邪行 , 是息身業也 . 口誦真言不道邪語 , 是息口業也 . 意存精進 , 不起邪念 , 是息 意
業也 .
H 56 上 智 者 , 心 即 是 佛 , 不 假 修 添 . 念 即 是 塵 , 不 容 一 點 .塵念本淨 , 故 曰如如不動 , 即是佛身. 佛身即我身是 .無 有 二 相 ; 相 相 無 二 , 寂 然 常 存 ; 存 而 不 知 , 是 為 活佛 .
H 57 中智者 , 必藉念佛 , 注意精勤 , 念念不忘 , 自心純善 .善 念 既 現 , 惡 念 便 消 . 惡 念 既 消 , 惟 存 善 念 . 以 念 意念 , 念念 滅之 . 念滅之時 , 必歸 正道. 命 終之得 涅槃樂 .常樂我淨 , 佛之道也 .
H 58 下智者 , 口勤念 佛語 , 心欲見佛相 , 身願生佛國 ; 晝夜勤 修 , 無 有 退 轉 . 命 終 之 後 , 隨 其 善 念 得 生 佛 國 ; 後 得諸佛所宣正法 , 証得菩提 , 亦入佛果 .
H 59 心內彌佗紫磨軀 , 東西南北法身周. N 60 淨度羅 瀝 , 渚群疑 典西方 ;
彌佗纙性 , 嗎沛辱 寻衛極樂 .
H 61 誰 無 念 , 誰 無 生 .
H 62 禮 法 身 無 相 之 體 . 到 這 裏 入 自 他 受 用 交 參 . 向 那 邊 求 ,
面目顢頇自 現 .
H 63 若 後 知 善 惡 者 , 若 親 近 善 有 , 勸 令 懺 悔 , 滅 罪 前 愆 ,
勤求知識 , 修 道精進也 .
N 64 断六根年除六賊 . 尋唐換骨 , 舍能服藥煉丹 . N 65 虧 炵畑般若 , 歆埋 瀝 渃摩訶 .
禪 域 域 豸 , 世 事 囂 囂 過 .
H 66 佛身即我身, 佛身即身是 . H 67 禮法身無相之體 .
H 68 夫 學道之 人 , 惟 求見性 . 惟受 其一切 淨戒而 無坐禪 則定力不生 . 定力不生則妄念不滅 , 而欲見性者不亦難乎 ?
H 69 云 何 淨戒 ? 以 十二 時 中外 息 諸緣 , 內 心 無 喘 . 心 無 喘動境到如閒.
H 70 夫 慧 者 , 生於 定力 . 若心 定則慧 鑑生 . 若心 亂則 慧鑑滅
… 故知慧由定現 , 定自慧生 , 定慧相依兩無遺一 .
H 71 蓋慧而不得定者 , 猶名乾慧 , 定而 不得慧者 , 亦名癡禪
H 72 若能返照迴光 , 皆得見性成佛 . H 73 返觀自己本分事 . 不從他得 .
H 74 舉 :
臨濟出世後 , 唯以棒暍示徒 . 凡見僧入門 便暍 .
拈 :
五月五日午時書 ,赤口毒舌盡消除 .頌 :
入門便暍欲何行 ,引得兒孫醉裏醒 .不是春雷聲一雷 ,爭教含甲盡開萌 .
H 75 不立文字 , 教外別傳 , 直只真心 , 見性成佛 . H 76 進云 :
如何是清淨法身 ?
師云
出入牛溲內 ,鑽研馬糞中 .進云 :
恁麼則證入去也 .
無穢垢念 , 是清淨身 . 聽吾偈曰 :
本來無垢淨 ,垢淨總虛名 .法身無跬礙 ,何濁復何清 .
H 77 舉 :
臨 濟 到 塔 主 . 塔 主 曰 : 先 禮 佛 先 禮 祖 ? 師 曰 : 祖 佛 俱不 禮 . 塔 主 曰 : 祖 佛 與 長 老 有 什 麼 冤 家 俱 不 禮 ? 師 便拂袖而出 .
師云 :
得騎虎頭 ,不將虎鬚 .頌曰 :
一重拂袖等閒行 ,
塔主瞞肝汗不生 .佛祖到頭俱不禮 ,秋光曉澗玉崇榮 .
不生亦不滅 , 不常亦不斷 , 不一亦不易 | , | 不來亦不去 . | |
H 79 | 驢兒三脚在 . | ||
H 80 | 四 山峭壁 . | ||
H 81 | 蚯蚓斬為兩段時 , 兩頭俱動有誰知 . | ||
問來佛性全難得 , 辜負刳腸藏六龜 . | |||
H 82 | 世人性淨 , 猶如清天 . 慧如日 , 智如月 | . | 智慧 常明 . |
H 83 | 智者猶如月照天 . | ||
H 84 | 昨夜月明今夜月 . | ||
H 85 | 見月安能苦尋指 . | ||
N 86 | 包饒風月衛 無心 . | ||
H 87 | 倚欄橫玉笛 , 明月滿胸襟 . | ||
H 88 | 一天如水月如晝 , 花影 滿窗春夢長 . | ||
H 89 | 小艇長江蕩漾浮 . | ||
H 90 | 湖海初心未水磨 , 光陰 如箭又梭 . | ||
清風明月生涯足 , 綠水青山活計多 . | |||
H 91 | 人間盡見天山曉 , 垂聽孤猿啼處深 . | ||
H 92 | 上頭打過乎何有 , 一箇泥牛任倒騎 . | ||
H 93 | 阿誰會得娘生面 , 水信人天總假名 . | ||
H 94 | 自述 |
Có thể bạn quan tâm!
- Giá trị văn học trong tác phẩm của Thiền phái Trúc Lâm - 41
- Giá trị văn học trong tác phẩm của Thiền phái Trúc Lâm - 42
- Giá trị văn học trong tác phẩm của Thiền phái Trúc Lâm - 43
- Giá trị văn học trong tác phẩm của Thiền phái Trúc Lâm - 45
- Giá trị văn học trong tác phẩm của Thiền phái Trúc Lâm - 46
- Giá trị văn học trong tác phẩm của Thiền phái Trúc Lâm - 47